《圣道学习》第12课:
释经的两个基本原则(之一)
——按照经文词汇的本义来解释
今天,我们继续看一下,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:
(2)夸张:
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,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,对事物的形象、特征、作用、程度等方面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,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,也叫夸饰或铺张。
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,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,强调语气,烘托气氛。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。
“夸张”和“夸大失实”是截然不同的。这在修辞学中,已划清了界线。
夸张这种修辞方式,并不会改变语句本义中包含的客观事实,只是在描述这种客观事实时,有意放大或缩小,令人对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,有更深刻的印象。
比如:中国古诗
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
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流而下,真使人怀疑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。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。但丝毫不改变庐山有大瀑布这个客观事实。
——诗篇6:6“我因唉哼而困乏,我每夜流泪,把床榻漂起,把褥子湿透。” 新译本作:“我因悲叹而疲惫,我夜夜流泪,把床漂起,把床榻浸透。”就是表达伤痛的程度很深,流了很多的泪。
没有任何人会误以为,真的有人流泪把整张床都漂浮起来。
再如:诗篇119:136节:我的眼泪下流成河,因为他们不守你的律法。
(新译本:我的眼泪象河水涌流,因为人都不谨守你的律法。)
如此具体、形象、生动地描述对众人不守神律法的伤心,就极富感染力,而且令你印象深刻。
所以,我们再次提醒,修辞的手法,绝不会改变语句原本要表达的意思。只是让这种表达更加有效果。
无论比喻,无论夸张,都不会导致人误解语句本身的含义。
所以,我们要辨析一下:
圣经中,凡是神迹的记载,历史事实的记载,都是事实,毫无夸张。
比如神六天创造,说有就有,命立就立。这些不是夸张的手法,是事实的陈述,毫无夸大其词。
比如天使击杀了亚述大军的18万5千;参孙用驴腮骨打死了一千人;主耶稣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;以利沙用二十个大麦饼吃饱一百人;
比如主耶稣钉十字架时,
太27:51 忽然殿里的幔子,从上到下裂为两半。地也震动。磐石也崩裂。27:52坟墓也开了。
路23:44 那时约有午正,遍地都黑暗了,直到申初,23:45 日头变黑了。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。
这些,都不是修辞的手法,乃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和记录。
务要记得,夸张是修辞的一个技巧,神迹是神超自然的作为。
(3)对比:
对比手法,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,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、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,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、辨别是非。
运用这种手法,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,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,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。
——主耶稣非常擅长使用对比,来揭示真道。
在饶恕的比喻故事中,一个一千万银子被赦免,一个十两银子不肯饶恕人。非常强烈的对比。(太18:23-34)
还有:十童女,五个聪明,五个愚拙;
山羊和绵羊,结局的对比,一个得永生,一个下地狱;
还有: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的对比;(路18:9-14)
许多比喻中,都包含着对比。
还有:忠心的仆人,和又懒又恶的仆人的对比。
还有:太23:24你们这瞎眼领路的,蠓虫你们就滤出来,骆驼你们倒吞下去。
还有:太7: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7: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对你弟兄说‘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’呢?
“对比”这种修辞手法,也不是那种错误的“比较心理”“攀比心”“争强好胜”。我们切切注意,辨析一下。
今天先讲到这里。
2021.10.5 第12课
:2021-12-10